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痧胀

痧胀

病名。即痧证。又称痧气痧秽。见《通俗伤寒论·伤寒兼痧》。《痧症要略》:“痧胀者,气之闭也,火之逆也。气为毒壅,火为毒升,故胸膈作胀,头目不清。治痧者,必先开其气、降其火,而后胀可消也。若食阻痧气于上者,则吐之;食壅痧气于中者,则消之;食结痧气于下者,则导之。……故治胀必治气,治气必治血,盖血活痧行,血破痧气走,血败痧气散,而降火亦在其中矣,此治痧之要术也。”参见、痧气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朽骨疽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即附骨疽。详该条。

  • 胭脂菜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轮赤豆

    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轮上一颗如赤豆。详该条。

  • 疫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疫痧草·辨论疫邪由来》:“疫痧者,疫毒直干肺脏,而喉烂气秽,甚者直陷心包,而神昏不救,瞬息之间,命遂夭殂,毒气传染,枉死甚众。”参见烂喉痧条。

  • 产后危证

    宋·薛轩《坤元是保》:“产后危证有四:呕吐、盗汗、泻痢、喘息是也。并见者死,仅见者危。”

  • 九鬼拔马刀

    练功方法之一,出《易筋经》。侧首直立,一手向下弯至腰后;另一手向上弯至项后,如拔刀状;然后两手交替作上述动作。《易筋经》:“单膀用力,夹抱颈项,自头收回,鼻息调匀,两膝立直,左右同之。”

  • 六元正纪大论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所论六气主司天在泉,五运为中气,左右间气纪步,即初气至终气为六气,以分一年四季,五运为木火土金水,如甲巳为土运等。五运和六气相配合,适三十年为一纪,六十年为一周,故名。

  • 肚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腹皮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鼻齆(wèng 瓮)

    证名。又名齆鼻。齆,鼻病也(《玉篇》)。又鼻塞曰齆。①指嗅觉失灵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鼻气不宣调,故不知香臭,而为齆也。”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。如《十六国春秋后赵录》有“王谟齆鼻,言不清畅”

  • 蒌根

    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天花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