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痈疽逆证

痈疽逆证

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一。指患疮疡时病情有恶化趋势。其表现为:患处初起形如黍米,疮顶平塌,根脚散温,不热不痛,按之坚硬,舌干烦躁;肿硬紫暗,不脓不腐,疮顶软陷;溃后皮烂肉坚,无脓或脓水清稀,时流血水,肿痛不减。疮面不知痛痒,腐肉虽脱,新肉不生,色败臭秽,疮口经久难愈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烂腿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全生集》卷一。即臁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气翳

    病名。多由肝经风热或湿热,郁久伤阴,瘀血凝滞所致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目赤痛眵泪都可,但青睛(即黑睛)如浊烟笼罩,色泽欲死,甚者若混镜呵气,不能照人面目,从侧面视之,始隐隐微见金井(即瞳

  • 王诚叔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宗正条。

  • 尾参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玉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米仁根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薏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经水先后无定期

    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即经行先后无定期。详该条。

  • 灭火汤

    《辨证录》卷二方。玄参三两,沙参二两,白芥子三钱,茯苓、熟地黄各一两,山茱萸、麦门冬各五钱,五味子一钱。水煎服。治头面肿痛,口渴心烦,一旦卒中,手足抽搐,言语不出,口眼歪斜。

  • 山韶子

    见《桂海虞衡志》。即韶子,详该条。

  • 食痹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食痹而吐。”王冰注:“食痹,谓食已心下痛阴阴然,不可名也,不可忍也,吐出乃止。此为胃气逆而不下流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胃病源流》:“惟肝气相乘为尤

  • 大肠侧

    见大肠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