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痂癞

痂癞

病名。《说文》:“痂,干疡也。”“癞,恶疾也。”痂癞即疠风,今称麻风。《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痒者名泄风,久久为痂癞。”成无己注:“痂癞者,眉少,发稀,身有干疮而醒(腥)臭。《内经》曰:脉风成厉(疠)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滚刺筒

    针具名。近年研制的新型皮肤针针具。其构造分筒柄和滚筒两部分,筒壁密布短针。使用时,持筒柄将滚筒在选定部位来回滚动。刺激面广为其特点。

  • 伤寒论辨证广注

    书名。14卷。清·汪琥撰于1680年。汪氏根据《素问》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”的理论,析取《伤寒论》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,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。在治法上,不泥守仲景成方,选列自

  • 榠樝(zhā 渣)

    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又名土木瓜、光皮木瓜。为蔷薇科植物榠樝Chaenomeles sinensis(Thouin)Koehne的果实。分布华东及江西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陕西等地。酸,平。祛湿,舒筋

  • 孙文垣

    【介绍】:见孙一奎条。

  • 无犯胃气

    治则之一。指治病不宜妄用攻伐、苦寒等药物戕伤胃气。人以胃气为本,“纳谷者昌,绝谷者亡。”胃气足则元气易复,胃气伤则病难复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妇人伤寒,发热,经水适来,昼日明了,暮则谵语,

  • 痰结

    痰证之一。因火邪灼津,燥痰日久,气虚津枯,痰液粘结所致。以结于喉部为多见。《明医杂著·痰饮》:“喉中有物,咯不出,咽不下,此痰结也。”治宜散结化痰可用加味甘桔汤合清化丸。一名梅核气。参老痰条。亦有结于

  • 苏沈内翰良方

    见苏沈良方条。

  • 气反

    指病气所在的部位与所表现症状的部位相反,如下元虚衰而表现为头晕、眼花、耳鸣等上部病候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气反者,病在上,取之下;病在下,取之上;病在中,旁取之。”张志聪注:“气反者,谓上下内外之

  • 手拇指(或足趾)后方的掌(或跖)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,状如鱼腹的部位(相当于手部的拇短屈肌和足部的短屈肌部分)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肺手太阴之脉,……下肘中,循臂内上骨下廉,入寸口,上鱼,循鱼际,出大指之

  • 气涩嗽

    病证名。指痰湿阻滞,气机不利,喘而咳微者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气涩嗽:气涩咳嗽,气塞喘而咳不起也。用二陈汤加瓜蒌、莱菔子、桔梗、枳壳。”参见咳嗽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