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疫毒痢

疫毒痢

病名。指痢疾之传染性强而病情危重者。见宋《史载之指南方》。亦称“疫痢”、“时疫痢”。《肘后备急方·治伤寒时气温病方》已有“天行毒病,挟热腹痛,下痢,升麻甘草黄连当归、芍药、桂心黄柏各半两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服之当良”的记载。多由疫毒流行,互相染易,壅滞肠道,燔灼气血所致。主要症候为发病急骤,高热呕吐烦躁口渴,腹痛剧烈,后重特甚,痢下脓血,多为紫红色或血水状,便次频多,甚至昏迷痉厥。儿童每于未痢之前,即呈昏迷、抽搐,甚或肢冷、喘促,脉微欲绝等危象。治法以清除肠积,凉血解毒开窍解痉为主。可用白头翁汤槟榔顺气丸当归银花汤犀角地黄汤紫雪丹等方。本病类似中毒性痢疾,及痢疾伴有严重脱水,电介质紊乱的重症患者。宜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。参见疫痢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嗽

    病证名,指感受风邪所致的咳嗽。《证治要诀》卷六:“感风而嗽者,恶风有汗,或身体发热,或鼻流清涕。”方用桂枝汤加味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风嗽,风乘肺也。其脉浮,必兼鼻塞,流涕、声重、口干、

  • 经水久不行发肿

    见明·岳甫嘉《妙一斋医学正印·女科》。即经闭浮肿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卒淋

    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一。指淋症之突发者。《圣济总录·诸淋门》:“下焦有热,传入膀胱,其候卒然少腹急痛,小便淋数涩痛,故谓之卒淋。”治宜清热通淋。方用木通散、茅根汤等。参见淋、热淋条。本证可见

  • 一指禅推法

    推拿手法。为推法的一种。医者沉肩、垂肘、屈腕,以拇指指腹或指端为着力点,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,将力持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。有行气活血、消瘀等作用。

  • 鬲咽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等篇。即噎膈。

  • 金丝黄连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马尾连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膨胀草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荔枝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食郁

    证名。六郁之一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因食滞不消,气机郁阻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郁源流》:“酸嗳腹满,不能食,黄疸鼓胀痞块,脉紧实,是食郁。”治宜消食解郁。用食郁汤,或二陈汤合保和丸等。见六郁、郁证条

  • 太阳经脚气

    脚气病之一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。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膀胱经而成的脚气。症见头痛,目脱,项强,腰脊连体枢、循髀外出外踝后、循京骨至小趾外侧皆痛。若风胜者,自汗;寒胜者,无汗、痛甚;暑胜者,热烦;

  • 双缠喉风

    病名。指缠喉风之发于双侧者。症状多重。详缠喉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