疡医正
后周时期医官职称。
后周时期医官职称。
①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女萎之别名。②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关木通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方。母猪大肠一尺,朴硝四两七钱,象牙末二两,刺猬皮(煅存性)二个,猪悬蹄(切片,炒)二十四个,穿山甲(土炒)二十四片,麝香一钱,没药、乳香、雄黄、地榆各三钱,明矾、炒槐花、自然铜(醋煅
外治法。出《圣济总录》。适用于外伤疼痛肿胀之证。用桂附散(《圣济总录》:桂去粗皮、生附子去皮脐、白矾、细辛去苗叶、白芷、五加皮、桑叶)水煎沸,浸洗患处。
病证名。由蛔虫而引起的疳疾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第八十七。小儿脏腑虚弱,如饮食不洁,蛔虫感染,或喜食肥甘、香饵,损及脾胃,则湿浊不化,易生虫疾。症见腹中攻痛,时缓时止,呕吐清涎,腹胀,面色青黄,唇色淡白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方。钟乳石、炮姜、桔梗、茯苓、炮附子、细辛、桂心、人参各一两一分,白术一两,防风、煅牡蛎、天花粉各二两半。为末,每服二大钱,食前温酒调下。治气虚极,皮毛焦,津液不通,力乏,腹胀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石蕊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妊娠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阴搏阳别,谓之有子。”
【介绍】:见余奉仙条。
六涎之一。见于疫病之后,由肝心脾肺受其疫毒之气,以致毒涎相积而成。症见便秘尿涩,面色黯赤,浑身发热,昏昏如醉,狂言妄语,不知人事。宜用疏泄之药,取其毒气,荡下其涎。
病名。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“又有一种蛔虫瘤,生于胁下。”据文献记载:日久瘤体破溃,有“蛔虫”自出。宜大补元气,服人参养荣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