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疠疡风

疠疡风

病名。生于皮肤的一种表浅癣疾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:“疠疡者……人有颈边,胸前,腋下,自然斑剥点相连,色微白而圆,亦有乌色者,亦无痛痒,谓之疠疡风。”多由风邪湿热郁于皮肤,久而不散而成。好发于颈旁、胸背、腋下等处,其色紫白,斑点群集相连,可蔓延扩大,痒感不著,夏重冬轻。治宜密陀僧散外搽;或雄黄明矾硫黄各等份研末,猪脂调匀外搽;或陈醋磨乌贼骨搽之。严重者内服乌蛇散祛风清热,燥湿解毒。相当于花斑癣(包括皮肤异色症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奔

    古病名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:“遍身忽皮底混混如波浪声,痒不可忍,抓之血出不能解,谓之气奔。以人参、苦杖、青盐、细辛各一两,作一服。”

  • 雀目昏睛

    病证名。见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即雀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肾之官

    指耳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耳者肾之官也。”马莳注:“肾在内而耳为之窍,所以听五声也,故为肾之官。”参见肾主耳条。

  • 热厥

    厥证之一。①指邪热过盛,阴分不足所致的厥证(见《素问·厥论》等篇)。症见手足心热,身热,溺赤等。②指因邪热过盛,阳郁于里不能外达的厥证(见《类证活人书》)卷四。症见初病身热头痛,继则神志昏愦,手足厥冷

  • 行黄

   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:“瘀热在脾脏,但肉微黄,而身不甚热,其人头痛心烦,不废行立,名为行黄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有治行黄方,用黄芩、麦门冬、犀角屑、栝蒌根、栀子仁、甘草等药。

  • 石白菜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岩白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浮萍障

    病证名。指黑睛生翳,时发时愈,经常反复者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如翳非障,或圆或缺,痛则见之,不痛则隐,来去无时,聚散不一,因谓之浮萍。”即聚开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白花石竹

    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脱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骨槽风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。又名穿腮毒、穿腮发。多因手少阳三焦、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。或病久脾阳虚衰,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。初起于耳前,并连及腮颊,痛引筋骨,隐隐于皮肤之内,略有小核,渐大如胡桃

  • 黄根白尖缩短舌

    舌根黄苔、中心红,尖色白,舌短缩不能伸出口外。此为风痰夹宿食所致,多兼见谵语、狂妄等症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治宜涤痰导滞,兼除风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