疝气
疝之别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六。详疝条。
疝之别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六。详疝条。
药物图谱类著作。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生药学教研组编。本书收录全国常用药用植物947种,包括1958年以来各地发现的部分新品种,按植物学分类的科属排列,每种除绘有原植物线条图外,并对其别名、产地、形态、药
即虚阳上浮。详该条。
养生类著作。清·曹庭栋著,全书共五卷。初刻于清乾隆三十八年,后因遭兵燹板毁,同治九年(1870)重刻。又名《养生随笔》。本书前二卷详晨昏动乱之宜,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,末附粥谱一卷,偕为调养治疾之需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四。指断绝生育。即绝育。
病症名。出凤林寺《女科秘宝》。指胎伤腹痛漏血,应按胎动不安治疗。如见面赤,口唇焦,指甲色黑者,为胎已死,可用兰石散下之(滑石粉适量,蜜半盅,麻油半盅,开水调服)。
证名。指时时欲便,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。多因痢久伤及阴血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痢》:“其或气行血和积少,但虚坐努责,此为无血证。倍用当归身尾,却与生芍药、生地黄、生桃仁佐之,复以陈皮和之,血生自安。”
病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小儿饮甘甜热物或母喜饮,或胎中受热而生。舌上如珠,先赤紫后黄白,疼痛难当。”或火毒犯心经所致。治宜凉血解毒、泻火消肿。可选用凉膈散、犀角地黄汤、导赤散等加减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婴儿初生在未满月时,日间安静,夜间时有啼哭不安,持续不停,至天明又转安静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小儿初生夜啼,其因有二:一曰脾寒,一曰心热……”。如见夜啼
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用温热药治寒证,寒象不解而更甚,这不是属于外寒之证,而是真阳(肾阳)不足的虚寒;应温补肾阳,则寒象自除。参见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条。
《疡科选粹》卷二方。当归、生地黄、白芍药、人参、炙甘草、官桂、黄芪各八分。水煎服,日二次。治疽毒已溃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