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字草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参见舒卡·年姆尼多吉条。
骨名。又名趺骨、足趺骨、脚面骨。即跖骨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跗者足背也,……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。”此骨左右各五,相当于手的掌骨。
证名。指患者不仅自觉心悸,或可察见心前搏动,“其动应衣”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,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。”《伤寒溯源集》卷二:“因气血虚衰,心神摇动,气馁而惕惕然悸动也。此为阴阳
书名。元·滑寿编撰。3卷。作者选录《素问》中的重要内容,分为:藏象、经度、脉候、病能、摄生、论治、色诊、针刺、阴阳、标本、运气和汇萃12类,并作了简要注释。明·汪机于1519年又取王冰注参补其间,而以
大指与中指间之指,居大指之次,故称。即手第二指,又名食指、次指、大指次指。
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五:“凡痈疽一切恶疮,预防毒邪内攻。真麻油一斤,银器内熬十数沸,候冷用酒两碗入麻油五盏,通口热服,一日用尽,缓则数日服之。吴世安云:吾家三世用之,无有不效。又闻猎者云:凡中药毒,急
五陷之一。清·周冠《痘疹精详》:“痘出稠密,晕红紫而顶陷下者,紫陷也。”由血热炽盛所致。其症必气粗,身热,口渴,烦躁不安。治宜凉血解毒,用犀角地黄汤加减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即红丝疔,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身体头面突然浮肿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四:“身面卒浮肿者,亦水病之候也。此由肾脾虚弱之所为也。肾主于水,今肾虚,故水妄行,脾主于土,脾虚不能制水,故水流溢散入皮肤,全身面卒然浮肿也。”症还常
见《四川中草药通讯》(1):30,1972。为碎米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