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九积之一。指饮涎壅聚而成积者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三:“涎积,咽如拽锯,朱砂、腻粉之类,甚者瓜蒂、甘遂。”上药性烈有毒,宜慎用。参见痰积条。
表里同病的热证。感外邪后化热,充斥表里;或本有内热,又感温邪。症见面赤、头痛、时时恶风、大渴,苔黄干燥,甚至心烦谵语等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青蛇便。由肾经虚损,湿热下注所致。初起小腿肚结块长约二、三寸,色青紫,肿硬疼痛,头大尾小,形如青蛇,全身可出现憎寒壮热。蛇头向下者,毒轻而浅,急刺蛇头半寸或一寸,出紫黑血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黄柏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张睿条。
出《周礼·天官》。指专治肿疡、溃疡、金疮、折疡等外科疾病的医生。
又称含漱。用含漱药物来清洁口腔咽喉患部的方法。由于药汤清热解毒的作用,能除去腐烂组织及脓液。如麻疹过程中发生口疮,用野蔷薇根煎水含漱。又如急性扁桃体炎,用风化硝、白矾、食盐各3克,加水一杯,煎沸,候凉
【介绍】:人名。唐代道士。字子微。温州人。师事潘师正,学辟榖导引之术,颇著成效。武则天(公元690年)至玄宗(公元750年)之间,曾多次被召见。后定居于王屋山。卒年八十九岁,谥贞白先生。著有《天隐子》
证名。指阳气虚衰所出现的病证。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多见于慢性疾患,因素体阳气虚弱,或病邪损伤阳气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阳虚者,火虚也,为神气不足,为眼黑头眩,或多寒而畏寒。”症见面色白,短气懒
见《埤雅》。即艾叶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