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性医书。3卷。明·黄济之撰。刊于1535年。书名本草,实际上以介绍临床各科常见病脉、因、证、治为主,前有五脏虚实、脉法、脉体升降图、经络图、十四经穴等内容。编次不同于一般临床综合性医著,辨证颇多心
经验方。见《中医临证学基础》(湖南中医学院)。鳖甲、茅根各15克,当归、赤芍药、五灵脂、蒲黄、茜草、柴胡、郁金、地龙各9克,鸡内金、青皮、枳壳各6克。为末,鲜猪肝18克蒸熟捣烂,炼蜜为丸,每服9克。治
污秽混浊之意。①指腐败污秽之气以及山岚瘴气等。②指病人的排泄物、分泌物或身体散发的特殊气味。③指湿热熏蒸的秽浊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脾郁发黄,黄极则诸窍为闭,秽浊塞窍者死。”
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:“一长一圆即雌雄也。”即肛门外有两个大小不等的痔核。宜内服苦参丸或手术治疗。
五味之一。辛为金味,入通于肺,故为肺所主之味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辛入肺。”辛味药物多入肺经,有宣肃肺气的作用,如麻黄、苏子之类。但有的辛味药亦有润燥作用,如知母、紫菀、百部等,故《内经》有“肾苦
书名。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。本书根据明·龚廷贤所撰《药性歌诀四百味》(又名《药性歌》)的原文,在原书四言歌诀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,并删去了不切实用的内容,增入了语译注解,同时对不常见的难字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青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大便秘结,壅塞不通。《诸病源候论·大便病诸候》:“大便不通者,由三焦、五脏不和,冷热之气不调,热气偏入肠胃,津液竭燥,故令糟粕否结,壅塞不通也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用大黄、牛蒡、枳壳治伤寒热结,大
《石室秘录》卷六方。大黄、甘草各五钱,当归四两,炒荆芥、黄芩、防风各三钱,黄芪、茯苓各三两。水煎服。治汤火所伤,遍身溃烂。
病名。即锁喉毒。《重纂包氏喉证家宝》:“锁喉痈,亦曰锁喉毒。生于耳前听会穴,形如瘰疠渐攻咽喉,肿塞疼痛,妨碍饮食,渐次溃脓,软而胀痛者针之。”详锁喉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