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火罐法

火罐法

拔罐法。其操作方法,有下列几种:①闪火法:用镊子夹住蘸有95%酒精的棉球(或以粗铅丝一端裹以纱布蘸取酒精)点燃后,伸入罐内缓动片刻,随即退出,迅速将罐口复罩在应拔罐的部位上,让罐吸紧后再松手。应用此法时,蘸取的酒精不宜太多,以免燃烧时滴下;也不要使蘸有酒精的棉球碰触罐口燃着,烫伤皮肤。②投火法:用小纸片(最好用带蜡油的纸片)点燃后投入罐内,待火旺而纸片尚未烧尽时,迅速将火罐的罐口罩合在拟拔的穴位或皮肤上,让罐吸紧后再松手。应用此法时,须注意不要将火罐烧得发烫,且动作要快;防止烫伤皮肤。③架火法:取一直径约2~3厘米而不易燃烧和不易传热的块状物,作为点火架垫在穴位上,上面平放一个小酒精棉球,燃着后,随即将罐罩上,火熄灭后火罐就吸住了。在应用时扣罩要准确,不要将燃烧着的点火架碰翻。④滴酒法:将酒精滴1~2滴在罐内中段,再将罐转动几下,使酒精均匀地附在罐壁上,但不要沾染在靠近罐口的罐壁上,然后用火柴点燃,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上。⑤贴棉法:用一小块薄薄的药棉,沾以酒精(不要太湿,以免燃烧时,酒精滴下,烧伤皮肤)。贴在罐内壁上中段,用火点燃后,迅速扣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转藤

    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海金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核桃虫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蛴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黄液上冲

    病证名。指黑睛黄仁间积脓的病证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又名黄膜上冲、推云、内推云。多因风热火毒,外伤失治等引起。证见黑睛与黄仁之间下份,出现黄色或黄绿色脓液,有明显之脓平面,头眼剧痛,羞明难睁

  • 诸阳之会

    指头面部。人体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面;十二经脉中,手三阳的经脉从手走向头部,足三阳的经脉是从头走向足部,手足三阳经皆会聚于头面,故称诸阳之会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诸阳之会,皆在于面。”

  • 夏云

    【生卒】:1824~1904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春农,又字继昭。江苏江都人。早年学医,长于外感证,兼精喉证。撰有《疫喉浅论》2卷,附补遗1卷、《会厌论》1卷(1875年刊行)。其治喉之法,主宗陈耕道

  • 黑痧

    病名。又称满痧。《文堂集验方》卷一:“黑痧,俗名满痧。患者立时昏倒,微觉肚疼,面色黑胀,不呼不叫,甚者过两三时即不救。急用荞麦数合,焙燥研碎,去皮为末,每服三钱,温汤调服。重者再一服即愈。服药时,忌吃

  • 杂病源

   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。

  • 广成先生玉函经

    见玉函经条。

  • 清胰二号

    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遵义医学院)。生大黄(后下)、赤芍药各15克,厚朴、木香、延胡索、栀子、牡丹皮、芒硝(冲)各9克。水煎服,每日二剂,三至四次分服。功能泄热通便,理气止痛。治重型胰腺炎(急性

  • 京骨

    ①骨骼部位名。代号BL64。相当于足外侧第五跖骨基底部分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……出外踝之后,循京骨。”②经穴名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原穴。位于足跗外侧,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