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滑泻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面姑

    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三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石脉

    冬季脉来沉滑之象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鼓阳至而绝曰石。”《难经·十五难》:“冬脉石者,肾北方水也,万物之所藏也,盛冬之时,水凝如石,故其脉之来,沉濡而滑,故曰石。”

  • 周澂之

    【介绍】:见周学海条。

  • 咀片

    即饮片。详该条。

  • 客忤痉

    病证名。小儿痉病之一。小儿神怯气弱,受惊吓所致的痉证。症见发热,或有汗,或无汗,面时青时赤,梦中呓语,手足蠕动。宜复脉汤去参、桂、姜、麦,加丹参、丹皮、犀角,补心之体,以配心之用(清·吴鞠通《解儿难》

  • 竿蔗

    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。即甘蔗。详该条。

  • 通身肿

    证名。即遍身肿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肿病诸候》:“水病者,由肾脾俱虚故也。肾虚不能宣通水气,脾虚又不能制水,故水气盈溢,渗液皮肤,流遍四肢,所以通身肿也。令人上气体重,小便黄涩,肿处按之,随手而起是也。”

  • 王脉

    王,通“旺”,旺盛的意思。《内经》认为“脉合四时阴阳”,在不同时令季节而出现相应的脉象为正常,《难经·七难》称之为旺脉。如冬至后第一个甲子日以后的六十天,是少阳主令的季节,“少阳之至,乍大乍少,乍短乍

  • 证名。指发生在皮肤上的一种不适感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本证是皮肤病多见的症状。多由风、湿、热、虫侵扰或血虚皮肤失荣所致。由风邪引起者,游走不定,甚至遍体作痒,搔破津血;因湿盛所致者,浸淫四窜,搔之滋

  • 医学摘粹

    丛书名。清·庆恕撰。刊于1897年。包括《伤寒十六证类方》、《伤寒证辨》、《四诊要诀》、《杂证要法》、《本草类要》五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