滑伯仁
【介绍】:
见滑寿条。
【介绍】:
见滑寿条。
《伤寒论》方。柴胡二两十六铢,黄芩、人参、炙甘草、生姜各一两,半夏二十铢,大枣四枚,芒硝二两。先煎前七味,去滓,后入芒硝,更煮微沸,分二次服。治伤寒病少阳未解,阳明燥结,胸胁满而呕,日哺所发潮热。
书名。简称《经方解》。不分卷。清·姜国伊注。书成于1861年。本书注解《伤寒论》方113首,於自跋中提出:“论经方者,须明药性;明药性者,须考《本经》(指《神农本草经》)。”故对方药的气味、主治功用的
①泛指阳气受郁而出现内热盛的证候。临床表现头痛、目赤、口疮、腹痛、便秘、小便赤,舌红苔黄,脉数实等症。②指情志抑郁,引起脏腑功能失调,出现内热的病证。可见头痛、胁痛、失眠、易怒,舌尖边红,脉弦数等。
即大补黄芪汤,见该条。
《医学入门》卷六方。松节(炒黄)、桑白皮、苏叶各一两,槟榔三分,甘草五钱。加灯心二十根、生姜二片、童便三分,水煎服。治脚气入腹,心腹胀急,烦躁肿痛。
出《夏子益治奇疾方》。即枸橘叶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食面类食品过多而成积滞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面积,食面太多,或受寒,或懊憹以致成积,胸胃饱闷也。宜麦芽、莱菔子,方用阿魏丸。”或用莱菔子酒煎服(见《医宗必读》)。参见食积
病名。出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即连珠喉风。详该条。
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竹茹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祝源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