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又名初生着噤。简称噤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初生,口里复结聚,生于舌上,如黍粟大,令儿不能取乳,名之曰噤。此由于胎时,热入儿脏,心气偏受热故也。”
①又名季肋、软肋、撅肋。相当于侧胸第十一、第十二肋软骨部分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胆足少阳之脉……其直者,从缺盆下腋,循胸,过季胁。”②章门穴别名。见《针灸大全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位于腹侧,腋中线第十一肋骨
【介绍】:见王兆年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10卷。魏·吴普撰。已佚。
外治法。出《圣济总录》。适用于外伤疼痛肿胀之证。用桂附散(《圣济总录》:桂去粗皮、生附子去皮脐、白矾、细辛去苗叶、白芷、五加皮、桑叶)水煎沸,浸洗患处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督脉络脉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,代号RN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又名神阙。别名气舍、维会。属任脉。位于脐窝正中。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臂下动、静脉。主治中风脱症,腹痛,泄泻,痢疾,脱肛,水肿等。禁针。艾炷灸(隔盐或姜)7~
指喜、怒、思、忧、恐五种情志的变动与五脏的机能有关。心志为喜,肝志为怒,脾志为思,肺志为忧,肾志为恐(见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。
【介绍】:见杜本条。
【生卒】:约1324~1405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原礼。浦江(今浙江浦江)人。年轻时随朱震亨学医,医术颇精,治疗每有良效。洪武年间(1368~1398年)被朝廷征为御医,曾任太医院使。永乐初年(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