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混睛

混睛

病证名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白睛先赤后痒痛,泪下闭涩难开,年深则睛变成碧色,满目如凝脂,赤脉横贯,宜地黄散。”即混睛障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结核

    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三:“此症生于皮里膜外,结为果核,坚而不痛。”初起推之可动,久则推之难移,多不作脓。因风火气郁,或湿痰凝结而致。治法:因风火气郁结聚,初起伴有寒热者,用荆防败毒散解表,继服

  • 康仲殷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韩宗绍条。

  • 小安肾丸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方。香附、川乌、川楝子各一斤,熟地黄八两,茴香十二两,川椒(去目及闭口者,炒出汗)四两。前二味用盐四两,水四升同煮,候干剉焙,与余药共为末,酒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至三十丸

  • 安胎

    出《经效产宝》。指对胎动不安,或有滑胎史的孕妇进行预防流产的治疗。治则有二:因母病以致胎动者,应治母病,其胎自安;若胎气不固以致母病者,安胎母自愈。治法参见胎动不安、滑胎条。

  • 明医指掌

    综合性医书。又名《明医指掌图》。10卷。明·皇甫中撰注,王肯堂订补,邵达参校。撰年不详。本书体例仿效吴恕《伤寒活人指掌图》,用歌赋、论述相结合的形式编成。卷1病机赋、经络总抄及龚云林“药性歌”;卷2~

  • 胆热

    指胆经受邪化热。见《中藏经》。症见右胁或两胁疼痛、黄疸、尿短黄赤、口苦、咽干、寒热往来,或恶心呕吐、食少腹胀,或头痛眩晕、易怒、耳聋、鼻流浊涕,舌红苔黄、脉弦数。治宜清泄少阳,通腑泄热。

  • 志意

    精神意识活动中有关控制和适应的能力。《灵枢·本藏》:“志意者,所以御精神,收魂魄,适寒温,和喜怒者也。……志意和则精神专直,魂魄不散,悔怒不起,五脏不受邪矣。”

  • 少腹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少,通小。即小腹痛。详该条。亦指小腹两旁疼痛。《医学从众录·心痛续论》:“小腹两旁谓之少腹,少腹痛者,乃厥阴肝脏之部,又为胞中之血海。盖胞中之水,主于少阴,而胞中之血,主

  • 新加香薷饮

    《温病条辨》卷一方。香薷、厚朴、连翘各二钱,金银花、鲜扁豆花各三钱。水五杯煮取二杯,先服一杯,得汗止后服,不汗再服,服尽不汗,再作服。功能祛暑清热,化湿和中。治感受暑邪,发热微恶寒,无汗头痛,心烦口渴

  • 颤振

    ①证名。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一:“颤,摇也;振,动也。”指头部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。多由阴血不足,筋脉失养,肝阳偏亢,阳盛化风,或气虚、心虚、痰浊相挟所致。轻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,重则手抖不能持物,足不能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