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浮钱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足阳明胃经之简称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多由饮食不节,脾经积火成毒而发。指有头疽生于胸胁部食窦穴(第五肋间,前正中线旁开六寸)处。证治见有头疽及膻中疽条。
即瘰疬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矮陀陀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脏腑、经络之气阻滞不畅。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;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。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。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,胀满疼痛,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,胁痛易怒,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,痰多喘咳。
阴气和平,阳气固密,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,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。”
病证名。①指中气下陷致痢者。症见气短言微,面色白,下痢滑脱,所下之物不粘不臭,大便随矢气而出。治宜温涩固脱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气痢,诃黎勒散主之。”《医宗金鉴·订正金匮要略注》:“气
病症名。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扭转之症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即伤筋。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①水毒病的通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:“自三吴已东及南诸山郡山县,有山谷溪源处,有水毒病,春秋辄得。……以其病与射工诊候相似,通呼溪病,其实有异。”②又指无疮的水毒病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
指平素患有头目眩晕的人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先下而不愈,因复发汗。以此表里俱虚,其人因致冒,冒家汗出自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