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。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;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。多因肺胃火毒上炎,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。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帝丁两旁,或大舌尽根,或喉关上腭,发一紫血小泡,顷刻肿大,妨碍
补法之一。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。如脾胃虚寒用理中汤;肾气虚寒用右归丸。
上列齿的牙床。详牙床条。
病名。①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又名中发疽、壅肾疮、脐上疽。指生于脐上二寸的腹皮痈,由心火积盛,流入肾经所致。其证高肿焮痛,速溃脓者为顺,宜疮科流气饮,仙方活命饮治之;脓稀七恶证见者为逆,宜补托之法。
指麻疹疹出不透,隐隐于皮肤之内者。清·马之骐《疹科纂要》:“麻疹正出之时,时有时无,欲出不出,如物影之摇动,谓之影疹。”治以透疹为主,宜升麻葛根汤、化斑汤,其影疹不日即出。如小便不通而热甚者,宜四苓汤
外科著作。又名《外科秘录》。清·陈士铎述。16卷。刊于1694年。本书托名“岐伯天师”所传,故以《洞天奥旨》为书名。卷1~4统论疮疡病候,诊法及用药;卷5~13记述外科、皮肤科及金刃、跌打、虫兽伤等1
【介绍】:见王之政条。
书名。100卷。晋·葛洪撰。葛氏疗病,主张用简便易得之方,反对用贵重难求之药。所谓“篱陌之间,顾眄皆药;众急之病,无不毕备”(《抱朴子·内篇》卷三)。有鉴于此,广为选集民间草药和效方验方,撰成此书。已
见《景岳全书·外科钤古方》卷六十四。琥珀(甘草水煮)、珍珠(炒,或豆腐包蒸)、朱砂、钟乳石(同甘草、木香各一钱同煮)、炒飞罗面各三分半。为细末,每服二至七厘,加冰片半分,用土茯苓一斤,病在上加木香二钱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翰林医官院,始置于政和年间,官阶从六品,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任者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