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胀

气胀

病证名。①胀病之一。一名胀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《仁斋直指方·胀证》:“七情郁结,气道壅塞,上不得降,下不得升,身体肿大,四肢瘦削,是为气胀。”气虚、气热、气寒亦可致气胀。《医碥·肿胀》:“因于气:气热壅滞作胀,或气寒不运作胀,或气实作胀。其色苍老,皮厚肉坚,其胀或连胸胁,或倏然而胀,或通身尽胀,以手按之随手即起者,如按气囊也。……凡胸腹胀初得是气胀,宜行气疏导之剂,木香槟榔枳壳青皮陈皮厚朴之类。”参见胀条。②即鼓胀。《医碥》卷三:“气胀,又名鼓胀,以其外虽坚满,中空无物(止气作胀耳),有似乎鼓也。”参见鼓胀条。③眼科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睛无所苦,但气轮一处二处虚虚壅起而不红不紫,或圆或长或中断,隐若鱼腹中之白泡。”即状如鱼胞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层草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伤卫证

    病证名。指桂枝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”《伤寒明理论·恶风》:“风邪中于卫也,则必恶风。何者?以风则伤卫,寒则伤荣,为风邪所中,于分肉不温而热

  • 脾胃虚弱

    同脾气虚。详该条。

  • 名医别录

    药物学著作。①简称《别录》,辑者佚名(一作陶氏)。约成书于汉末。是秦汉医家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一书基础上补记药性功用及新增药物品种而成。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,故称为《名医别录》。原书早佚。梁·陶弘景

  • 指脉

    即小儿食指三关的脉纹。出《古今医鉴》。要知虎口气脉纹,倒指看纹分五色。黄红安乐五脏和,红紫依稀有损益。紫青伤食多虚烦,青黑纹时证候逆。参见小儿指纹条。

  • 地毛球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锁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毛召

    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韶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太平丸

    《寿世保元》卷六方。人参二分,五味子、徽墨各三分,天门冬(去心)五分,麦门冬(去心)二钱,玄参八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噙化服。治久嗽喉痛,若痰多加贝母。

  • 蛭食

    病名。指因水蛭或石蛭的咬伤。见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又名马蜞啮人、石蛭螫人、蜞蜍著人、马蟥咬伤。多因在水田、池塘、沟渠中逗留或山中行走时被咬伤。蛭之头部或体部可侵入皮肤或肌肉,使伤口流血不止、周围呈水肿性丘

  • 少腹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小腹痈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