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噎

猜你喜欢

  • 淋病

    性传播疾病之一。属祖国医学的膏淋范畴。多由交媾不洁,外受湿热邪毒,或过食肥甘辛热之品,积湿生热,蕴结下焦,膀胱气化不利所致。证见尿道口红肿,小便频数,短涩不利,滴沥刺痛,尿液混浊,如脂如膏,甚则排尿困

  • 何洛英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汝南(今属河南)人,居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因多病,志习岐黄。后因痛惜子女患痘疹夭折,乃精研诸家小儿方书,学有所成。晚年得子,复值痘疹流行,自行调治,虽数濒危险,皆应手而起,遂闻名于

  • 奇恒之腑之一。又名髓海、头髓。指颅腔中的髓质,下通脊髓。《说文》:“脑,本作,头髓也。”《灵枢·海论》:“脑为髓之海,其输上在于其盖,下在风府。”脑与全身骨髓有密切联系。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:“诸髓者

  • 五味所入

    简称五入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味所入:酸入肝,苦入心,甘入脾,辛入肺,咸入肾。”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。如酸入肝,肝经的病变,可选用酸味的药物治疗或作引经药。

  • 骱失

    病名。即脱臼,详该条。

  • 齿间血出

    证名。又名齿衄、牙宣。《诸病源候论·牙齿病诸候》:“手阳明之支脉,入于齿。头面有风,而阳明脉虚,风挟热乘虚入齿断,搏于血,故血出也。”详见齿衄条。

  • 清暑益元散

    ①《症因脉治》卷四方。香薷、鲜藿香。以水煎汤调六一散。治热霍乱,湿热所胜,心腹绞痛,上吐下泻,烦闷扰乱,昏不知人。②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四味香薷饮第一方,见四味香薷饮条。

  • 翁晋

    【介绍】:明末医生。字自昭。祖籍慈溪(今浙江慈溪),迁居到江苏嘉定。长于医理,崇祯年间(1628~1643年)任太医院判,著有《医宗指要》,已佚。

  • 腹哀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P1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位于腹部,当脐上3寸,旁开腹正中线3.5寸处。另说大横上2寸(《千金要方》);大横上3.5寸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;大横上4寸(《针灸集成》);

  • 睑唇

    解剖部位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三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