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敬斋针灸全书
2卷。又名《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》。原题陈言撰(实系托名著作)。刊于1591年。本书内容与徐凤《针灸大全》基本相同,仅各节的编排次序互有先后,根据本书原刊在文字校勘上颇多错讹来看,似较徐书晚出。但本书却增入各种病证的针穴图达104幅之多,具有一定的特色。解放后有影印本。
2卷。又名《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》。原题陈言撰(实系托名著作)。刊于1591年。本书内容与徐凤《针灸大全》基本相同,仅各节的编排次序互有先后,根据本书原刊在文字校勘上颇多错讹来看,似较徐书晚出。但本书却增入各种病证的针穴图达104幅之多,具有一定的特色。解放后有影印本。
针刺角度之一,亦称沿皮刺,平刺。指进针时,针体和穴位皮肤呈15°角左右刺入的刺法。主要用于肌肉浅薄,下有骨骼处的穴位。在透穴时亦常应用。横刺的方向,应视具体穴位或补泻要求而定。
正骨手法。即落枕的治疗方法。见《接骨全书》:“失枕有卧而失,有一时之误失。使其低处坐定,一手拔其首,一手拔其下颏,缓缓伸直也。”
膝关节后方的陷窝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膝腘以下至跗属,长一尺六寸。”
见痧法备旨条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白接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腮部之漏疮。即骨槽风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指会阴穴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下阴别一。”张景岳注:“自曲骨之下,别络两阴之间,为冲督之会,故曰阴别,一谓会阴穴也。”见会阴条。
病名。见《古今医鉴》卷九。即缠喉风。见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扶突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鼻塞不通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八十:“小儿鼻齆塞者,肺气不利也,肺主气,诸阳之气,上荣于面,其气不和,风冷乘虚,客于脑,与气停滞,搏于津液,鼻道壅遏,故为鼻齆塞。”用黄连丸口服,细辛膏涂鼻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