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天璧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
【介绍】:
明代医家。字蘧庵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崇祯年间(1642年)举孝廉。平素注意医药,曾在海上卖药。当时值兵荒马乱,行医不计酬,救活很多。著有《医准》一书,佚。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
【介绍】:
明代医家。字蘧庵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崇祯年间(1642年)举孝廉。平素注意医药,曾在海上卖药。当时值兵荒马乱,行医不计酬,救活很多。著有《医准》一书,佚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。即猫眼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指小儿脘部痞满结痛,多因热邪蕴于胸膈,与胃脘留饮相搏,致脏腑不得宣通,营卫运行不畅所致。临床表现为心下脘腹满而坚,按之啼哭,乳食减少,身热,大便不通等,治宜疏利大便,破结散气为
药物学著作。2卷。明·李中梓撰。刊于1637年。本书原系《医宗必读》卷3~4。书中将药物分为草、木、果、谷、菜、金石、人兽、禽、虫、鱼等10类,共352种药物,每药编成对偶联句,以便初学诵习,并附加按
病名。指饮食停滞肠胃所致的泄泻。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:“积结泻,腹中绞痛,平胃散加消积药。……食积内结,发热,泄溏,消导药中加香连、干葛;不应,加大黄。”参见积滞泄泻,食积泄泻条。
见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条。
古病名。指湿温误治的重症。《伤寒类证活人书》卷六:“两胫逆冷,胸腹满,多汗,头目痛苦,妄言,此名湿温也,……其脉阳濡而弱,阴小而急,治在太阴。脾属土主湿,不可发汗,汗出必不能言,耳聋,不知痛所在,身青
病证名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多因孕后脾肾阳虚,或外受风寒;或内伤饮食生冷,损伤脾肾,以致肾阳不能上蒸脾土,运化失职所致。脾肾阳虚者,症见脐下作痛,肠鸣即泻,腹胀畏寒肢冷。宜温阳健脾止泻,用四神丸
病名。为急性发疹性传染病。又名天痘、天行痘,天疮、天花、天行发斑疮、疫疠疱疮、豌豆疮、登痘疮、百日疮、虏寄疮。由于发病有强烈的传染性,故名天行。因先见点,起胀,灌浆,如花发蕾;七日后收靥,脱痂,如花之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四方。又名五皮散。炙大腹皮、炙桑白皮、茯苓皮、生姜皮、陈皮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水煎,或用磨木香水煎,热服,日二至三次。功能利湿消肿,理气健脾。治皮水,四肢头面悉肿,按之没
病名。出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三。其证发生在男子生殖器,色呈红紫,痒不可当。相当于过敏性皮炎。治疗参见赤面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