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暑温

暑温

病名。指发生于夏季的温热病。可见于乙型脑炎等病。暑多挟湿,暑温则指暑热偏盛者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暑温者,正夏之时,暑病之偏于热者也。”主要症状有壮热口渴心烦而赤,汗多少气脉象洪大等。病程中极易因邪陷心营而致引动肝风,出现神昏、嗜睡、斑疹、抽痉及角弓反张等症。初起宜用白虎汤,直清气分邪热以保津液;如见神情躁烦,意识不清或神昏谵语舌苔黄,质红或红绛无苔,甚至抽搐等症者,宜用犀角地黄汤、清瘟败毒散紫雪丹至宝丹等方;若元气津液耗伤,则用人参白虎汤王氏清暑益气汤等以益气生津;如身热已退,汗出不止,气喘脉散者,用生脉散以补敛津气。暑温每多挟湿,如伴有胸闷恶心小便短赤,大便溏泄等症时,宜兼用芳香化浊利湿法。若见高热、头痛呕吐、嗜睡、昏迷、抽搐等症者亦称暑痫。参见中暑湿温、暑痫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肾生骨髓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髓由肾的精气所化生,能滋养骨骼;髓通于脑,脑为髓海,故骨、脑的生长、发育和功能活动,取决于肾气的盛衰。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肾不生则髓不能满。”

  • 俞正燮

    【生卒】:1775~1840【介绍】:清代考据学家。字理初。安徽黟县人。道光举人,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,除致力于经书外,对史学也研精覃思,对医学、天文尤所穷究。撰有《癸巳存稿》、《癸巳类稿》等书。在《

  • 妊娠肛门肿痛

    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妊娠肛门肿痛,乃手阳明大肠风热所致。……宜通幽化热汤。”(秦艽、犀角、槐花、枳壳、白芍、地榆、元参、生地、麦冬、知母、花粉、连翘、益母草)。

  • 外科选要

    书名。①2卷。清·唐黉辑。刊于1776年。系以《外科正宗》、《外科大成》、《疡医准绳》诸书辑录而成,为初学外科之门径书。②6卷。清徐真銈撰,刊于1843年。书中以摘录《内经》与历代疡科论述为主,间附个

  • 虚阳上浮眩晕

    病证名。属火冲眩晕之一。《症因脉治·内伤眩晕》:“真阳不足,虚阳上浮,亦令人头目冒眩之症,此命门真火不足,而为虚阳上浮眩晕之症也。”宜用八味肾气丸等方。详火冲眩晕、阳虚眩晕等条。

  • 症治要言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罗定昌撰于1882年。本书仿《伤寒论》体例,分十二经记述疾病症治。各经症治先论脉络,次论病情,后论方药,辨明寒热虚实,再列古今治验、方药及其加减。所列方剂注明出处,但大多录自《伤寒论》

  • 新定所以载丸

    《女科要旨》卷二方。白术(去皮,放糯米上蒸,后晒干为末)一斤,人参、杜仲(炒,去丝)各八两,桑寄生、茯苓各六两。以大枣一斤,擘开,水熬汁为丸,梧桐子大,晒干、退火气,每服三钱,米汤送下,早、晚各一次。

  • 痛如针刺

    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为眼珠疼痛如针刺样的证候。可见于内、外障眼疾。本证有虚实之分。实证多为心经实火所致。症见头痛眼胀,赤热刺痛,持续无间,泪出羞明,或黑睛生翳等;虚证常属体疲目劳,荣气不上溯于目所致

  • ①读作指(zhǐ)。五音之一,属火。心音徵,其音抑扬詠越,雄以明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其音徵。”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火形之人,比于上徵,似于赤帝。”②音义同惩(chěng)。惩戒。《素问》有

  • 胎婴

    即胎儿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