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梅疮早期特征之一。由交媾不洁,染毒而发。多见于冠状沟、包皮内面、宫颈和大阴唇等处。通常单发,初起为浸润性丘疹,焮肿光亮,逐渐增大。破后溃烂,腥而无脓,周围略隆起,中心凹陷,硬如软骨。一般无痒痛等自觉
【介绍】:见万表条。
见《广西植物名录》。为莲生桂子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其症乌轮突起,胞硬红肿,眵泪湿浆,里热刺痛,是谓热眼。
痰证之一,即湿痰。见《不居集》卷十七。详该条。
经脉名。即足太阳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:“足泰阳脉,出外踝(娄)中,上贯膊(腨),出于(腘);枝之下脾(人体部位名,未详);其直者,贯□,夹脊,□□,上于豆;枝颜下,之耳;其直者,贯目内渍(眦),之鼻。其
①病名。见《赤水玄珠·白浊门》。多因湿热痰浊下流,渗入膀胱所致。症见小便频数而痛,尿出混浊,或尿道流出浊物似脓。治宜渗湿化痰,清解热毒。可用二陈汤加木通、山栀、升麻、柴胡,或用八正散加土茯苓、萆薢。②
养生类著作。明·瞿祐撰。本书在博览广搜历代养生专著的基础上,总结民间养生防病经验而编成。其内容是根据每月的节气、气候变化特点,先从天文历算为角度进行通俗的解释,并指出养生防病的具体方法与四时宜忌。其代
详人迎条。
表里错杂的证候。因平素卫气不足,感邪后邪热内结;或素有胃肠蕴热宿食,复感风邪;或表证治疗失当,里实误用发汗等所致。既有恶风、汗出等表虚证,又有腹痛便秘、舌苔厚黄等里实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