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四。①指手大指发痈疽。证治同调疽,见该条。②指两手背发痈疽、无头漫肿、聚毒成疮。证治同见手发背,见该条。③腕痈手屈之处结毒。证治同腕痈,见该条。可见《疡科选粹》所指之手疽,泛指手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牡蒿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浙江新昌人。长于导引术,治病不计较报酬。著有《医案心法》、《本草辑要》、《伤寒指掌详解》、《脉诀删补》等书,皆佚。
《黄帝内经素问·病能论》方。泽泻、白术各十分,麋衔五分。为末,每服三指撮,食前冲服。治酒风,身热解堕,汗出如浴,恶风少气。
病证名。急惊风类证之一。出明·万全《幼科发挥》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作白虎候。并载“其状身微热,有时啼唤,有时小冷,屈指如数,似风痫,但手足不瘈疭耳。”明·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。
骨折固定方法之一。用于有侧方移位的肱骨、股骨干骨折。用两个压垫,相对放于侧方移位骨折的内外凸出点,并于压垫上放好夹板,用绳带紧缚三道,使侧方移位之骨折端逐渐复位。
病证名。外邪侵犯足少阴经所致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,则其气闭塞,郁于中焦,气与邪争,发为疼痛,属外所因。”又:“足少阴心痛,烦剧,面黑,心悬若饥,胸满,腰脊痛。”参见心痛条。
经穴名,代号SP1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慈宫、上慈宫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足太阴、厥阴之会。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3.5寸处,股动脉外侧。另说腹正中线旁开4寸(《针方六集》);旁开4.5寸(《针灸资生经》
经穴名,代号LR80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合(水)穴。位于膝内侧横纹头,股骨内侧髁的后缘,半腱肌、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,屈膝取穴。布有隐神经,膝最上动脉,前方为大隐静脉。主治少腹痛,小便
火指命门火,即肾阳;土指脾胃。肾阳虚弱,命门火不足,不能温煦脾胃,致消化吸收和运化水湿功能降低,出现腰痠膝冷、畏寒、饮食不化、小便不利、浮肿、五更泄泻等脾肾阳虚症状,均属火不生土的病变。治疗宜温补脾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