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针经指南》。即八脉交会穴。详该条。
外治法之一。即将化腐药直接用于患处,以代替刀针排脓的方法。《外科理例》卷一:“使毒外泄而不内攻,恶肉易去,好肉易生也……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,当用破头代针之药安其上,以膏贴之。脓出之后,用搜脓
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二方。朱砂(研)、黄丹(飞)、白面各等分。为末,取蟾酥揉作丸,麦粒大,每用一丸,先刺破疮,放药在疮口内,以水沉膏贴之,再用五至七丸,葱汤送下,发汗即愈。治疔疮走黄。
《辨证录》卷十方。生甘草、大黄、金银花各一两。水煎服。治钩吻中毒。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赤胫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刺法。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关刺。详该条。
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,见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雪里开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发热不甚的症状。可见于多种病症。①阳明里实证的一种热型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无表里证,大便难,身微热者,此为实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”②指阴虚血虚
即八髎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