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仙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胖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脉象。脉上溢于鱼际。为阳气关闭于外,阴气格拒于内,故称。《难经·三难》:“遂上鱼为溢,为外关内格,此阴乘之脉也。”
丛书。明·谈志远辑。包括万全《痘疹碎金赋》1卷,万全《痘疹心法》12卷及《痘疹玉髓》2卷(撰人不详,又名《毓麟芝室玉髓摘要》,卷下又名《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》)。现存1610年彭瑞吾重刊本。
见临证指南医案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三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目干涩,详该条。
即医学博士。详该条。
指虚损由下部脏腑发展到上部脏腑的病机。参见上损及下条。
见《本经逢原》。为野料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