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卷十六方。人参、前胡、柴胡各一两,桔梗、半夏、地骨皮,炙甘草各半两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,加生姜二片,水煎服。治小儿寒热往来。
即红尖黑根舌,舌的前半部红色无苔,舌根有燥黑苔。为热在下焦之候,大便秘结者,宜通下泄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证名。亦称内实证。①指外邪化热入里,结于胃肠所出现的症候。症见壮热、烦渴、腹痛、便秘等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十三日,过经谵语者,以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……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美人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刺手法。又称三退一进。见《针灸大成》。指一次进针至深部,然后按深、中、浅次序分次退至皮下的针刺方法。操作时不论进退,每层均应根据需要作提插、捻转等手法。如需继续刺激,可以重复操作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三方。天南星、木香。为粗末,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昏迷痰塞,牙紧似中风,经治余痰未平者。
证名。里实证的别称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十三日,过经谵语者,以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当鞭,而反下利,脉调和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
【生卒】:约761~827【介绍】:唐代官吏、医家。字晦叔。磁州昭义(今河南安阳)人。撰有《海上集验方》10卷。785年中进土,827年(太和初)为谏议大夫,颇得众望。
即九转之丹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。指饮食厚味,痰壅气阻所致的哮吼。《医旨绪余·哮》:“有饮食厚味伤脾,不能运化而发者。脾伤则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,壅塞经隧,肺气为之不利。”症见胸满腹痛,盗汗潮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