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即百晬内嗽,详该条。
见苏州医学院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繁缕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核桃楸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脾经风热上壅而多涎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儿多涎者,风热壅结,在于脾脏,积聚成涎也。若涎多,即乳食不下,涎沫结实,而生壮热也。”治宜清脾泄热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佛手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生于肩井穴处的肿块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九。多因肩部负重或枕卧冷处,血脉不畅,气血凝聚所致。症为肩部生局限性肿块,亦可破溃流脓血。早期宜用灸法令其消散,或用粉霜点之。
手足太阳、阳明经脉的合称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阳并于上,四脉争张,气归于肾,宜治其经络,泻阳补阴。”张志聪注:“四脉者,太阳之小肠、膀胱,阳明之胃与大肠,即四形脏之脉也。”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养生真诀》1卷,佚。
即黑神散第一方,见黑神散条。
【介绍】:见姚澜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