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三。五丁之一。属肝经,起于目下,始如瘤瘢,其色青,硬如石,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,多恐悸,睡不安宁,或生筋骨之间,久则危,可用紫花草敷疮上。余参疔疮条。
证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胸胁部满闷不舒。《内经》有“胸胁支满”(《灵枢·经脉》)、“胸胁满”(《素问·刺热论》)的记载,义同胸胁苦满。因肝胆经气机失调,胆火内郁于胸膈所致。常见于少阳病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即额疽发生在左右额角者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漫珠一色之障也,患之者最多。有赤白二证,赤者易治于白者,赤者怕赤脉外爬,白者畏光滑如苔,……一云混睛证,白睛先赤而后痒痛,迎风有泪,闭涩难开,或时无事,不久亦发,年深则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延海。天台(原属浙江会稽)人。采集众说,收录秘方,辑成《伤科秘旨》一卷(1852年刻)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京师(北京)人。世医出身,生活于十六世纪。初任职于御药房,嘉靖元年(1522年)任御医,后任太医院院使,因得明世宗赏识,升官至通政史、礼部侍郎、工部尚书,并曾主管太医院。1547年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澂之。安徽建德人。曾中进士,后官至浙江后补道。潜心医学,论脉尤详。服膺张璐、叶桂之说。生平校刊医书颇多,在《周氏医学丛书》中,有周氏亲撰《脉义简摩》、《诊家直诀》等四种脉学专著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鸭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多因产后气血亏损,运行无力,致血留滞于经络、肌肉之间;恶露过少,瘀血停留,败血入于关节之中;或产后血脉空虚,风寒袭之,流注筋脉所致。气血运行不畅者,兼见骨节不利,筋脉拘急,治宜
病名。因食疫畜肉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食诸肉中毒候》:“凡可食之肉,无甚有毒。自死者,多因疫气所毙,其肉则有毒,若食此毒肉,便令人困闷吐利无度,是中毒。”参见食六畜肉中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