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出《灵枢·大惑论》。指眼前发黑,视物昏花的症象。多由肝肾精血不足,或肝阳风火、痰浊上扰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目眩候》:“目者五藏六府之精华,宗脉之所聚也。筋骨血气之精,与脉并为目系,系上属于脑,若
病证名,指小儿夏令发热,软弱而发黄的证候。《卫生宝鉴》:“小儿身体蒸热,胸膈烦满,皮肤如溃橘之黄,眼中白睛亦黄,筋骨痿弱不能行立。此由夏季之热加以湿令而蒸搏于经络,入于骨髓,使脏气不平,故脾逆乘心,湿
古针法之一。火针之类。即将针用火烧热后,迅速刺入,即行拔出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刺布衣者,以火焠之。”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病在骨,焠鍼药熨。”
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急而重的病症,亦可指急性病、新发病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金荞麦之别名,详该条。
气耗,精气耗损。指劳累过度而气喘、汗出,使精气耗损,出现倦怠乏力、精神萎靡等症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劳则气耗……劳则喘息汗出,外内皆越,故气耗矣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幼科要略》。因小儿热病,表里不和,屡清消不愈,病势淹缠,潮热骨蒸,肌体消瘦。参小儿骨蒸、疳痨条。
藏医书。比吉·赞巴希拉著于八世纪中叶。全书以论述人体解剖测量、脉诊的技术为主,兼论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。此书著成后,由作者献给藏王赤松德赞,改名为《佑王长寿经》,珍藏于王宫内,已佚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因惊风内钓而啼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:“夫惊风内钓啼者,阴阳两证:阴者起于吐之后,胃气虚弱,精神昏愦,嗞啀不宁,或不乳,项硬反张,手足瘈疭,内钓啼叫也;阳者起于身体发热,惊悸大哭,精神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肢体牵引不适或有紧缩感,碍于屈伸的症状。常见于四肢及腹部。四肢拘急,多因六淫外邪伤及筋脉,或血虚不能养筋所致。少腹拘急,多因肾阳不足,膀胱之气不化,常并见腰痛,小便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