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铺地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风牵斜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学纲目·伤寒部》。又称热气霍乱。多因感受暑热湿浊之邪,或内伤饮食厚味,郁遏中焦所致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热至则身热,吐下霍乱。”《霍乱论》:“倘热霍乱因暑邪深入而滞其经隧,显脉细、肢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合欢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3卷。张山雷撰于1917年。卷1中风总论;卷2内风脑神经病之脉因证治;卷3古方平议。书中以中医理论为主,参照西医学说,对中风病的辨析与治疗论述颇详。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1933年重订本印行
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。脾恶湿,故病多体重,困倦多睡,不思饮食,泄泻。热证则目内黄,尿黄。口疮口臭,烦易饥,宜泻脾胃蕴热,用泻黄散。寒湿困脾,脘腹胀满,泛恶欲吐,食纳减少,消化不良,苔白脉缓。宜芳香化湿,
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。
即心包络经病。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手心热,臂肘挛急,腋肿,甚则胸胁支满,心中澹澹大动,面赤,目黄,喜笑不休。是主脉所生病者,烦心,心痛,掌中热。”
针刺手法。出《针灸大成》。针至一定深度,先行紧提慢按六数,得气后,微微捻针并将针轻轻提引,使针下经络气聚。用治局部麻木、发凉等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二方。知母、石膏、桔梗、甘草、地骨皮。水煎服。治肺燥咳嗽喘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