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心虚证

心虚证

证名。指心气心血不足所出现的证候《脉经》卷二:“心虚,……病苦悸恐不乐,心腹痛难以言,心如寒状,恍惚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:“心虚之状,气血衰少,面黄烦热,多恐悸不乐,心腹痛难以言,时出清涎,心膈胀满善忘多惊,梦寝不宁,精神恍惚,皆手少阴经虚寒所致。”《本草经疏》:“心虚八证:惊邪,属心气虚癫痫,属心气虚有热;不得眠,属心血虚有热;心烦,属心家有热;怔忡,属心血不足;心澹澹动,盗汗,属心血虚;汗者,心之液也;伏梁,属心经气血虚,以致邪留不去。”方用人参汤丹砂茯神丸、山萸丸等。参见心病心虚寒证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痱子

    病名。见《中医临证备要》。即痱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蛊风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二:“蛊风,论曰蛊风之状,在皮肤间一身尽痛,若划若刺,淫淫跃跃,如中蛊毒,故名蛊风。皆由体虚受风侵伤正气也。……治蛊风身痛如刀划,白花蛇煎方。”

  • 太征

    运气学说术语,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按五音建运理论,征代表火运,故太过之火运称为太征。

  • 阳风

    出《灵枢·论勇》。指夏季阳热的气候。

  • 阴热

    病名。出《医钞类编》。指妇人阴部灼热的一种病症。可用泽兰叶煎汤熏洗。

  • 寒伤荣证

    病证名。指麻黄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头痛、发热、身疼、腰痛、骨节疼痛、恶风、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三:“此太阳伤寒也,寒则伤荣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伤门》:“如

  • 大效牡丹皮散

    《医垒元戎》方。牡丹皮、枳壳(麸炒)、当归各一两,延胡索、桂皮、陈皮、炙甘草、炮三棱、炮姜、半夏(洗)、羌活各五钱,川芎二两,白术(麸炒)、木香各三分,诃子肉,芍药各二钱。为细末,每服二钱,水煎,食前

  • 舌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要诀·诸血门》。又称舌上出血。指血液从舌体流出。《诸病源候论·血病诸候》:“心主血脉,而候于舌。若心藏有热,则舌上出血如涌泉。”舌乃心苗,舌本又为肝脉所络,故多因心肝火盛,热迫血外出。

  • 妊娠耳鸣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二。亦名胎前耳鸣。多因肾虚,或肝胆火盛所致。孕后足少阴肾经不足,肾虚髓海不足则耳鸣,兼有头晕、目眩、腰痠。治宜滋阴补肾,方用猪肾丸(猪肾子一对,青盐少许,蜜丸酒下)。因肝胆

  • 紫陷

    五陷之一。清·周冠《痘疹精详》:“痘出稠密,晕红紫而顶陷下者,紫陷也。”由血热炽盛所致。其症必气粗,身热,口渴,烦躁不安。治宜凉血解毒,用犀角地黄汤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