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亦名经来下肉胞、经来下血胞。《妇科易知》:“经水过期,其人腹大如鼓,月经来时血中夹物如虾蟆子,并见昏迷不知人事者。宜气血双补法。方用十全大补汤。”相当于葡萄胎,可中西医结合治疗。参经闭腹大如鼓
证名。指便下赤白粘冻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火淫所胜,则温气流行,……泄注赤白。”详见赤白痢条。
病名。①指伤寒阳明热邪与宿瘀相搏结而成的蓄血症。见《伤寒溯源集》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证,其人喜忘者,必有蓄血。所以然者,本有久瘀血,故令喜忘。屎虽鞭,大便反易,其色必黑者,宜抵当汤下
①正骨手法之一种。适用于骨折后有即将撕裂、分离的碎骨片或有重迭错位者。医者以拇食二指钳住伤处,逐渐加大力量,使碎骨片牢固的卡附于主骨之上,不致再移位;如系重迭错位的骨片,应在牵拉开后,用卡法使断端对齐
五脏六腑的统称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列别藏府。”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“乌风者,初病亦与绿风之证不异,但头痛而不旋晕,眼前常见乌花,日久瞳变乌滞浑红之色。”(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)。即乌风内障。详该条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天花粉、煅牡蛎各等分。为细末,饮服一方寸匕,日三服。治百合病,渴不瘥者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本草音义》2卷,已佚。
指针刺时,采用各种刺激手法促使得气尽快出现。《神应经》:“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,细细动摇进退,搓捻其针,如手颤之状,谓之催气。”临床上,通常采用持续捻转或提插,改变针刺的深度和方法,或用循、摄、弹、摇
疮疡外治法之一。见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借艾灸热力及药物作用以达疏通经络,散结拔毒之效。凡疮疡不论阴证、阳证,初期均可使用之。《外科精义》卷上:“夫疽则宜灸,不宜烙。痈则宜烙不宜灸。”用法有三:①直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