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徐灵胎医学全书

徐灵胎医学全书

清·徐大椿撰。16种。此书是在1764年徐氏自刊的《徐氏医书六种》基础上增辑而成。计有《难经经释》、《医学源流论》、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、《医贯砭》、《伤寒论类方》、《兰台轨范》、《洄溪医案》、《慎疾刍言》、《内经诠释》、《洄溪脉学》、《脉诀启悟注释》、《六经病解》、《伤寒约编》、《舌鉴总论》、《杂病源》、《女科医案》。徐氏学识渊博,其著述颇为后世所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馤(ǎi 矮)塘医话

    书名。1卷。书末有补编2卷,名曰《医谈录》。清·张鲁峰撰于1851年。内容以论述有关内科杂病证治心得体会为重点。补编则以医论为主,包括有关温热病、舌诊、崩漏及妇女湿温病等内容。现有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
  • 妊娠咽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二。亦名胎前咽干痛,多因孕妇胃中积热,或有痰涎所致。宜清胃化痰。方用升麻桔梗汤(升麻、桔梗、甘草、元参、防风),或东垣凉膈散(方见妊娠咽喉痛条)。

  • 五伤

    指妇女伤于胞宫而引起的五种病症。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五伤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:“五伤者,一者穷孔痛,二者中寒热痛,三者小腹急牢痛,四者藏不仁,五者子门不正引背痛。”

  • 夜牵牛

    ①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伤寒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独脚乌桕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风黄

    ①黄病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:“风黄候,凡人先患风湿,复遇冷气相搏,则举身疼痛,发热而体黄也。”②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爱笑,腰背急,手足强,口干,舌上生疮,三部脉

  • 土疡

    病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世又呼偷针眼。”即针眼。详该条。

  • 西五味子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南五味子,详该条。

  • 血热

    ①病证名。小儿发热的一种证型。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:“血热者,每日以午间发热,遇夜则凉,此心热也。轻则导赤散,重则四顺饮治之。”②亦称血分热。指热之在血分者。证见吐衄、咳咯、溺血,午后发热,女子月事

  • 张曜孙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官吏兼医家。字仲远,江苏阳湖(武进东)人。少阳曾学医,后以孝廉任官于湖北。于1830年撰《产孕集》二卷(1837年刊行),列述辨孕、养孕、孕宜、孕忌、孕疾、辨产、产戒、用药、调摄、拯危等

  • 认药学

    蒙药书。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。全书共四册。主要介绍矿物药、植物药和动物药的形态。现存木刻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