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鼻頞、口唇、颊车、发际等部痛不可触,甚至妨碍言语饮食者。《证治汇补·面痛》:“面痛皆属于热,但暴病多实,久病多虚,饮食妨碍,皆因膏粱风毒,食卧少安,无非胃虚有火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痛门》:“面为
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上海、杭州方)。细辛15克,杏仁、焦栀子、生石膏、煅蛤壳、天花粉各60克,炒牛蒡子、鹭鸶涎各90克,甘草12克,麻黄24克,青黛、射干各30克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2.4
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。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,形体瘦弱,但胃火亢盛,多食善饥,烦躁易怒,表现气盛形虚;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,形体肥胖,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,表现形盛气虚。这类形气不相称的病证,往往病情
书名。1卷。清·曹心怡撰。刊于1890年。本书论述喉痧(即猩红热)一病的源流、病因、病证、脉象、治法、禁忌等,并附若干治疗方剂。有独到之处,现有《中国医学大成》(附增眉注)本。
见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条。
病证名。指产后由于瘀血入于肺经,出现咳逆气急,口鼻黑气的症状。吴悔菴《秘传内府经验女科》:“若瘀血入于肺,咳逆气急,口鼻黑色,或鼻中血出乃属危候,宜二味参苏饮加附子。”
痧证之一。即“心烦嗜睡痧”。《痧胀玉衡·痧烦痧睡》:“痧气冲于心胸,故心烦或嗜睡。此等之痧,俱属慢痧之类。轻而且浅,人多误以心烦嗜睡治之,日甚一日,倘日服热酒热汤热物,虽非骤然紧急,势必日渐凶险,故并
出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二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指身体疲倦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脾风之状,多汗恶风,身体怠堕,四肢不欲动。”多由劳倦伤中,脾气虚弱所致。
指肺气、肺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肺虚。……病苦少气不足以息,嗌干不朝津液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八:“肺虚则生寒,寒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声嘶,语言用力,颤掉缓弱,少气不足,咽中干无津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