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七:“虚则口淡。”《景岳全书·口舌》:“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,皆能令人口淡无味,亦岂皆胃火使然耶。”《医学正传·口病》:“有口淡者,知胃热也。”有虚、实之别
见世补斋医书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字子林。瓯宁(今福建建瓯)人。精痘疹专科。
又称和中。是治疗胃气不和的方法。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脘胀闷、暖气吐酸、厌食、舌淡苔白等证候,用陈皮、姜半夏、木香、砂仁等药。
即胸骨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一。即足跟疽。详该条。
因食服鱼腥而致发哮者。类似齁喘。《医说》卷四:“因食盐鰕过多,遂得齁喘之疾。”症见喘急而喉中有痰鸣声,喘鸣迫急,但坐不得卧等。治宜小青龙汤、越婢汤等方,亦可酌用甜瓜蒂研末吞服,以探吐痰涎。参见齁喘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薤白,详该条。
指伤寒禁吐之证。①太阳病应发汗禁吐。②少阳病禁吐。③少阴病膈上有寒饮者禁吐。
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妇人临产,忽子死腹中,或胎前患热病,以致胎瘘,或生理不顺,坐草太迟,阻塞气血,或稳婆不谨伤胎,治宜速下死胎为第一。……宜朴硝急救饮。”(苍术、陈皮、厚朴、甘草、肉桂、朴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