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即荠菜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冲阳,见该条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又名外台走马方。巴豆(去皮,熬)、杏仁各二枚。棉缠,搥令极碎,投以热汤二合,捻取白汁服。治中恶,症见心腹痛胀,大便不通。本方也见于《外台秘要》,名张仲景飞尸走马汤。走马芹见《辽宁省中草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鸡骨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石药尔雅》。即胡桐泪,详该条。
骨名。即尾骨。详尾骶骨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即冲门,见该条。
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鬼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舌缩短不能言,名曰阴强之症。”“舌者,心之官也……心病者,舌卷短,颧赤”(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)。参见舌卷条。
①骨名。又名骭骨。即胫骨。参见骨条。②经外奇穴名。《素问·刺腰痛篇》:“少阳令人腰痛,如以针刺其皮中,循循然不可以俯仰,不可以顾,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,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,夏无见血。”近代《针灸经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