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盗汗

小儿盗汗

病证名。《幼科类萃》:“盗汗者,谓睡而汗出也。”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,用止汗散。”《幼科发挥》:“盗汗者,梦中自出,醒则干也,其病在肾,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。”《婴童百问》:“小儿精气未盛,性体多热,若衣裘伤厚,过食热物,或犯时气大病之后,重亡津液阳气偏盛,水不胜火,腑脏积热,熏灼肌体,甚则销烁骨髓,是为骨热之病。久而不已,变成骨蒸,日晡发热,肌瘦颊赤口干,日夜潮热,夜有盗汗,五心烦热四肢困倦,饮食减少,瘥后余毒不解,生犀散主之。”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有夜睡中而汗自出者,名盗汗,此因阴虚所致,久不已者,令人羸瘠枯瘦,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,用茯神汤加黄苠,水姜烧枣、烧盐服。”又:“血虚内热者,当归六黄汤心经有热者,导赤散肝经虚热者,六味地黄丸血脱盗汗者,当归补血汤;肝经风热者,柴胡清肝散食积内热者,二陈、枳实、山栀;胃气虚热者,六君子汤浮麦散;血气俱虚者,人参养荣汤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尺肉

    泛指自肘至腕的肌肉。《灵枢·论疾诊尺》:“尺肉弱者,解,安卧脱肉者,寒热,不治。”

  • 小眦

    见《医贯》卷四。即外眦,详该条。

  • 三阴病

    病名。太阴病、少阴病、厥阴病等三阴病的总称。《医学心悟·六经见证法》:“三阴有传、有中。……三阴有传经者,由三阳而传入三阴,此热邪也。有直中者,初起不由阳经传入,而直中三阴,此寒邪也。”三阴病多见里证

  • 顺气导痰汤

    《类证治裁》卷八方。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生姜、胆南星、枳实、木香、香附。水煎服。治痰痞,痰结胸满。

  • 铁尺草

    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蓬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羸(lēi 雷)瘦

    病证名,指小儿形体消瘦,体质羸弱。小儿脾胃脆弱,易虚易实,如果喂养不当,或患泻痢等症,损伤脾胃功能,使之食欲不佳,甚至不能饮食,影响气血生化,肌肤得不到营养,则可渐至体羸而消瘦。临床有挟冷、挟热的区别

  • 痘科汇编

   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。

  • 延年

    推拿穴位。出《幼科铁镜》。位于鼻梁骨高耸处,在山根穴与准头穴之间。《保赤推拿法·掐天庭穴至承浆穴法》:“延年在鼻高骨”。有开窍醒神,止抽搐等作用。用治外感风寒、惊厥等症。

  • 崩砂疳口风

    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多由心脾之热内蕴,胃中腐气薰蒸所致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舌下牙根上肿赤,口内作臖、作热,牙根渐烂;亦脱牙为患。”治宜清胃泻火、解毒。可选用三黄凉膈散、清胃散、导赤散等

  • 胎寒不安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二。指孕妇阳气素虚,阳虚内寒影响胎元,症见吞酸吐酸,或呕恶、胀满、泄泻,以致胎寒不安。宜温阳散寒,佐以安胎,用理阴煎(熟地、当归、炙草、干姜)为主。若脾肾两虚,或呕,或胀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