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寒疝

寒疝

病名。见《金匮要略·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》。①指由内脏虚寒,复感风寒所致的剧烈腹痛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寒疝者,阳气积于内,则卫气不行,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。故令恶寒不欲食,手足厥冷,绕脐痛,自汗出,遇寒即发,故云寒疝也。”治宜温经散寒,活血通下等法,选用大乌头汤乌头桂枝汤大建中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大黄附子汤等方。②指阴囊肿大结硬疼痛。多因寒邪侵袭厥阴经所致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二:“寒疝,其状囊冷,结硬如石,阴茎不举,或控睾丸而痛。得于坐卧湿地,或寒月涉水,或冒雨雪,或卧坐砖石,或风冷处使内过劳,宜以温剂下之。”如寒微者,宜用荔香散暖肝煎肾气丸、神应丁香楝实丸;寒甚者用医林四神丸,百一选方十补丸胡芦巴丸沉香桂附丸等。③七疝之总称。《医学纲目·诸疝》:“疝图虽七,然寒疝即疝之总名。”参见阴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

    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王冰注语。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或滋水制火,滋阴抑火。是治求其属的治法,即用滋阴壮水之法,以抑制阳亢火盛。肾主真水,肾阴不足,则虚火上炎,出现阳偏亢之象,症见头晕目眩,腰痠足软

  • 伤乳食

    病证名。指乳食停滞而致的吐泻。《幼科发挥》:“伤乳食,物出作馊酸气者是也。”临床多伴有腹痛,面色黄滞,发热,不喜饮食。治以化乳消食为主。宜胃苓丸,煨生姜煎汤研碎调服。

  • 蟛蜞盖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水胡满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阻病

    出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二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
  • 广成先生玉函经

    见玉函经条。

  • 气烁(shuò 朔)

    烁,销蚀。指正气为邪气所消烁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魄汗未尽,形弱而气烁。”

  • 鼠粘子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牛蒡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天池

    ①经穴名。代号PC1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天会。属手厥阴心包经。手足厥阴、少阳之会。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,当乳头外侧1寸处。另说“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”(《素问·气府论》王冰注);“在乳后一寸,下五分”

  • 偏对口疔

    病名。见《治疔大全》。疔疮生于颈后颈椎旁者。证治见疔疮条。

  • 马蒁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郁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