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拔罐法。因古代用兽角做拔罐疗法的器具,故称。详拔罐法条。
见脉诀条。
病名。即外症状如粟米样的一种喉风。见《喉科种福》卷四。多由肺胃蕴热,复感外邪所致。初病发热恶寒,头痛身痛,继则咽喉肿,形如粟米,小于珍珠,根盘红赤而顶黄,散布于喉中,口内异常疼痛。治宜人参败毒散发表;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吉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怫,通郁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怫之兆也。”
即七宝散第一方,见七宝散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GB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手足少阳、阳明之会。位于鬓角之下际,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下1/2中点处。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、静脉顶支。主治偏头痛,耳鸣,癫痫,目
书名。①南京中医学院编著。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,1959年修订再版。修订本分上下二编。上编以基础理论为主,分别介绍阴阳五行,人与自然、脏象、经络、病因、证候分类、诊法、治疗法则、药物、方剂、
《银海精微》卷下方。又名清空膏、青空膏。川芎五钱,柴胡七钱,炒黄连、防风、炙甘草、羌活各一两,黄芩(半炒,半酒制)三两五钱,栀子一两五钱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,放热酒内,再入茶少许调如膏,临卧抹口内,温水
古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因饮食劳倦而得。症为颈项部多处生疮,溃烂成漏,肿及胸前,状如痈疽,此愈彼起,时有脓水。治法:内服五香散,已溃者外用露蜂房散。相当于颈淋巴结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