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佚名《广勤轩遗稿》。系痘疮入眼之俗称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出马王堆汉墓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疥疮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翻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名。又名五指骨。解剖学同名骨。《医宗金鉴·刺灸心法要诀》:“掌骨者,手之众指之本也,掌之众骨名壅骨,合凑成掌,非块然一骨也。”
证名。指两脚小腿部肿胀作痛。多因风湿,或湿热下注所致。《寿世保元·脚气》:“湿热脚气为病,肢节烦痛,肩背沉重,胸胁不利,兼遍身疼痛,下注足胫肿痛。”又:“风湿气,足胫肿痛。”参见脚气、足胫痛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接骨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日久不愈的赤白痢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七:“久赤白痢者,是冷热乘于血,与津液相杂而下,甚者肠虚不复,故赤白连滞,久不瘥也。”治宜益气固肠,用乌梅丸,或调中益气丸加黄连、枳壳。
病名。见明·倪维德《原机启微》。即能远怯近症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多由胃火邪热壅盛,或过食醇酒厚味,热毒内蕴所致。症见腮下红肿,形如托腮之状,疼痛,饮食吞咽有碍,身发寒热。治宜解毒泻火、清热消肿。方可选用普济消毒饮加减。参见兜腮痈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