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孕后心悸易惊,恐惧不安的病症。多因孕后心血不足,或阴虚火旺,或心阳不振等引起。症见心神不宁,心悸善惊,坐卧不安。若心血不足者,兼见面色不华,头晕目眩,宜补血养心,方用归脾汤;阴虚火旺者,兼见
经验方。见《外伤科学》(广东中医学院)。煅石膏、升丹各15克。为细末,掺于疮面;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,外盖膏药或油膏,每日换药一至二次。功能提脓祛腐。治流痰、附骨疽、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,脓水不净者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口内上唇粘膜上,当与水沟穴相对处。主治黄疸等。直刺0.1~0.2寸;或点刺出血。
食疗著作。清·尤乘辑。1卷。刊于1667年。本书详论了病后饮食调理要点,并分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、气、血、痰、阴虚、阳虚、诸虚十二门,分别介绍了117张食方,有粥、臛、酒、浆、煎、汤、饮、膏、茶、羹
五脏疟之一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肝疟者,令人色苍苍然,太息,其状若死者,刺足厥阴见血。”治宜四逆汤等。参见五脏疟条。
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清稍次于寒,温稍次于热。即偏于寒性的病证,可用温性的方药治疗。
【介绍】:唐代巫医。泉州晋江(今福建泉州)人。以咒禁为人治病,传说曾为人“换心”以治疗精神病。
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太阴主三阴之表,故为开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喉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周之干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