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人参、炒酸枣仁、栀子(炒黑)、生地黄、麦门冬(去心)、当归各等分,炙甘草减半。水煎服。治心肺虚热,烦躁不宁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亦名转胞、转脬、胞转。指以脐下急痛为主症的小便不通。多因强忍小便(忍尿疾走、忍尿入房、饱食忍尿等),或寒热所迫,或惊恐暴怒,水气上逆,气迫膀胱,使膀胱屈戾不舒所致。治
古诊法。出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。度,衡量测度。古代有脉度、脏度、肉度、筋度、俞度等五度,五度有虚有实,合称十度。用针前,先辨别十度,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补泻刺法。参见各条。
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妇人经行,多则六、七日,少则四、五日,血海自净。若迟至半月或一月,尚淋漓不止,非冲任内虚,气不能摄血,即风冷外感、使血滞经络,故点滴不已,久则成经漏,为虚劳、血淋等症。若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筋疽。见该条②。
证名。又名齆鼻。齆,鼻病也(《玉篇》)。又鼻塞曰齆。①指嗅觉失灵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鼻气不宣调,故不知香臭,而为齆也。”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。如《十六国春秋后赵录》有“王谟齆鼻,言不清畅”
病证名。见《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·泻论》。即水泻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泄泻源流》:“水泄,肠鸣如雷,一泄如注,皆是水。”详水泻条。
头部颅骨相互吻合之齿状缝线。脑缝线包括:顶骨与额骨吻合的缝线称冠状缝;顶骨与顶骨吻合的缝线叫顶缝;顶骨与枕骨吻合的缝线叫人字缝;顶骨与颞骨吻合的缝线叫顶颞缝;蝶骨与额骨吻合的缝线称蝶额缝;枕骨与乳突吻
【介绍】:见孙星衍条。
出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。与君火相对而言。《格致余论》:“……君以位而言……守位禀命,因其动而可见,故谓之相”。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,以温养脏腑,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。一般认为肝、胆、肾、三焦均内寄相火,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