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大瘕泄

大瘕泄

古病名。《难经·五十七难》:“大瘕泄者,里急后重,数至圊而不能便,茎中痛。”本病后人有数解:①即痢疾。《研经言》:“今之痢,即《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。”②一种阴虚似痢症,由肾虚所致。《医贯·痢疾论》:“又有一等阴虚似痢者,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。……阴已耗而复竭之,则大小便牵痛,愈痛则愈便,愈便则愈痛,其证红白相杂,里急后重,悉似痢疾,必小便短涩而痛,或不通而痛,或欲小便而大便先脱,或欲大便而小便自遗。”治宜补肾,用附桂八味丸补骨脂肉豆蔻阿胶等。③即肾泄。《罗氏会约医镜·杂证》:“又言大瘕泄者,即肾泄也。每在五更天明之时。”④指热泄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泄泻源流》:“曰大瘕泄者,里急后重,数至圊而不能便,茎中痛,即寒湿而变为热泄也。”宜用八正散木香槟榔,再用天水散。⑤指泄而腹有瘕聚。清·怀抱奇《古今医彻·杂症》:“大瘕泻,则腹中有瘕,时作时止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许宣治

    【介绍】:见许豫和条。

  • 泻圆补方

    刺法用语。《灵枢·官能》:“泻必用员(圆):切而转之,其气乃行,疾(入)而徐出,邪气乃出,伸而迎之,摇大其穴,气出乃疾。补必用方:外引其皮,令当其门,左引其枢,右推其肤,微旋而徐推之,必端以正,安以静

  • 夹持押手法

    押手法之一。是以右手持针柄,左手拇、食二指夹持针身下部,露出针尖少许,协同右手用力将针刺入穴位的押手方法。适于长针进针。

  • 暮食朝吐

    证名。见朝食暮吐条。

  • 塘边藕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三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金疙瘩

    见《山西中药志》。为金莲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气鬲病

    膈病之一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气鬲病,病使人烦懑,食不下,时呕沫,病得之少忧,数忾食饮。”参见噎膈条。

  • 虚风

    病证名。①即慢脾风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②指血虚、阴虚内生的风证,亦称内风。多见于大汗、大吐、大泄、失血,或久病伤阴者。症见眩晕震颤,或手足蠕动,昏仆等。《临证指南》华岫云注云:“今叶氏发明内风,乃身中阳

  • 阳中之阳

   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。以属于阳性的事物,居于阳位而名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平旦至日中,天之阳,阳中之阳也。”“背为阳,阳中之阳,心也。”

  • 手厥阴心包经

    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PC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,起于胸中,出属心包络。下膈,历络三焦;其支者,循胸出胁,下腋三寸,上抵腋下,循臑内,行太阴少阴之间,入肘中,下循(循字据《甲乙经》卷二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