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舒诏条。
脉象。来疾去迟之脉。为表邪有余而里气不足。《注解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初持脉,来疾去迟,此出疾入迟,名曰内虚外实也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为水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十二经脉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少阴肾经,见该条。
方书名,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12卷,东晋·陈延之撰,约撰于公元4世纪初。本书早佚,其佚文散见于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医心方》等书中。
①指卫气在人身运行一个周次。《灵枢·卫气行》认为卫气在人身日行于阳二十五周,夜行于阴二十五周。以日行于阳为例:从足太阳膀胱的起点睛明穴开始,环周于六阳经而终于肾经,复合于睛明,称为一周。②《难经·一难
【介绍】:见王琦条。
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即小儿浮肿,详该条。
又称内针、下针。指将针刺入穴位,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