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狼毒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六。即痘风疮。详见小儿痘风疮该条。
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。当疾病出现假象,或大寒证、大热证对正治法发生格拒时所采用的治法。因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,故亦称从治。参该条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从者反治。”《医门法律》:“从者反治,辨之最难。
病名。又称脾肾泻。《医学从众录·泄泻》:“五更天将明时,必洞泄一二次,名曰脾肾泄,……四神丸加味主之。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,宜利水,次补脾。久泻大泻,宜补肾,以胃关煎、八味丸之类为主,兼服补中益气汤,以
涎的别名。俗称口水。参涎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龙牙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伤寒发颐亦名汗毒。此因原受风寒,用药发散未居,日久传化为热不散,以致项之前后结肿疼痛,初起身热口渴者,用柴胡尽根汤清热解毒,患上红色热甚者,如意金黄散敷之。初起身凉不渴者,牛
五脏六腑的统称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列别藏府。”
出《大生要旨》。即婴儿生下后不啼哭。详闷气生条。
见读素问钞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