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任太医局太医。曾将名医郝允“六元五运”之法,绘图献给朝廷,行于世。
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系指牙根龈肉肿起,色紫,因其形似菌者故名。多由阳明火炽,血热气滞所致。症见牙根龈肉肿起如菌状,色紫或如木耳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牙菌生于牙根,其状紫黑色如菌,此系火盛
病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指针刺后发生的针下滞涩而捻转提插不便等运针困难的现象。《针灸大成》:“如针至深处,而进不能,退不能,其皮上四围起皱纹,其针如生在内,此气实之极也。”多因患者精神紧张,操作失当,患者体位移动,或留针时间
病名。指痢疾而见饮食不进,食即吐出,或呕不能食者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又名禁口痢,常见于疫痢、湿热痢重症等病程中。多因湿浊热毒蕴结肠中,邪毒亢盛,胃阴受劫,升降失常所致。亦有见于久痢,脾肾虚寒,中气败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指由情志、房劳损伤阴精所致的三消。悲哀过度伤肺为上消。症见干渴而饮水不多,气怯喘咳。治以生脉散、人参固本丸等方。思虑太过伤脾为中消。症见时食时饥,饥不欲食。治以地黄膏、琼玉
病因之一类。指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七情过度,使气机紊乱,脏真损伤而成为致病因素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:“七情,人之常性,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,外形于肢体,为内所因。”参三因条。
治法术语。出《本草纲目》卷四十。使用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恶疮病毒的方法。如大枫子辛热有毒,入丸剂内服,治疗麻风;藤黄酸涩有毒,外敷治疗痈疮;露蜂房甘平有毒,研末用猪油和涂,用以治疗头癣。
出《续名家方选》。即茶子,详该条。
指药物四气、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。四气中的热、温属阳;寒、凉属阴。五味中的辛、甘、淡属阳;酸、苦、咸属阴。升、浮属阳;沉、降属阴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辛甘发散为阳,酸苦涌泄为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