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感吐血

外感吐血

病证名。指内有积热,而又外感风寒(或风热)所致的吐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外感吐血之因,内有积热,诸经火盛,外有风寒,束其肌表,血络热甚,不得外越,妄行上冲。”因风热者,兼见发热头痛鼻干口燥,或有咳嗽脉象浮数。用桑杏汤加藕节茅根之类。因风寒者,兼见发热恶寒,头痛无汗。宜清疏营卫,表散风寒。用羌活冲和汤加减。若表邪已解,仍吐血发热,目痛不眠,为阳明邪热,宜用干葛石膏汤犀角地黄丸等方。亦有寒邪郁于经络者,详外寒失血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独脚莲

    ①出《质问本草》。为八角乌之别名。②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卜芥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通顺散

    见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。即荣卫返魂汤,见该条。

  • 张瑾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敬民,双凤里(今江苏太仓)人。精于医术,善治垂危病人。曾被荐为医师。

  • 陆才

    【介绍】:明医家。太平(今安徽当涂)人。父惟恭为太医院院判。陆才继父业,术益精。治疾每以一剂见效,人称“陆一帖”。景泰(1450~1456)年间授太医院御医。子三人,豫、道常、道源亦以医知名。

  • 保赤汇编

    丛书名。清·米子榛辑。刊于1879年。包括《锡麟宝训》、《达生篇》、《产宝》、《福幼编》、《保婴易知录》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、《童蒙训》七种。

  • 昏晕

    证名。又作昏运。指头脑昏沉眩晕感觉。亦有指眩晕之常发于黄昏者。多因阴虚所致。《证治汇补·眩晕》:“日晡眩晕,得卧少可,谓之昏晕,此阴虚也。”详阴虚眩晕条。

  • 子水气

    病名。明·赵贞观《绛雪丹书》:“凡胎成三月后,两足渐肿至腿膝,行步难甚以致喘闷,饮食不美,状似水气,至于脚指出黄水,名曰子水气。”即子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美草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中极

    经穴别名。见《针灸大全》。即关元。见该条。

  • 崔彧

    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。字文君。清河东武城(今北京市境内)人。擅长针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