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著作。又名《窦太师流注指要赋》、《通玄指要赋》。1卷。元·窦杰撰于1232年。内容主要是根据常用的43个针灸要穴主治所编成的一篇歌赋,赋后附有针灸补泻等几篇短论。现有1936年《丛书集成》影印本(
眼科病证。出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垂帘翳、垂帘膜、赤脉下垂。多由肺肝风热,脉络壅滞或椒疮失治所致。初起,黑睛上缘轮白之际有细小血丝,似帘垂向黑睛,血丝渐次向下延伸,变宽增厚,掩盖瞳神。赤丝尽头常有细小星翳
《丹溪心法》卷二方。栝蒌仁一两,半夏二钱,贝母三钱。为末,蒸饼为丸,麻子大,每服一百丸,姜汤送下。治郁痰。
病名。①出《中藏经》卷三。五丁之一。根在肾、发于耳前、状如瘢痕,色黑坚硬,使人牙关紧闭,腰痛脚膝不仁,用紫花草敷疮上,余同疔疮。②出《证治准绳》卷二,耳疔之又名。③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三。肾疔之又名。④出
八瘕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癥瘕病诸候》:“人有食蛇不消,因腹内生蛇瘕也。亦有蛇之精液误入饮食内,亦令病之。其状常若饥而食则不下,喉噎塞,食至胸内即吐出,其病在腹,摸揣亦有蛇状,谓蛇瘕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
病证名。①婴儿禀赋不足,感受风寒而引起的抽掣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七十二:“子在胞胎,禀受不足,肝心经虚。其及始生,乳养无法,触冒外风,或因断脐,疮痂未敛,风邪一入,则令脏腑虚弱,经络不通,蕴结为热,盖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绿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饮冷伤肺所致的咳嗽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冷水嗽,有饮冷水太过,伤肺致嗽,俗谓之凑肺,宜紫菀饮。”详凑肺咳嗽条。
十水之一。《中藏经·论水肿脉证生死候》:“黄水者,其根起于脾,其状先从腹肿也。”参见十水条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面根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