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惠方
见太平圣惠方条。
见太平圣惠方条。
见时疫白喉捷要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又名发臂毒。系生于肘后之肿毒。在肘后内侧者称内肘毒;在肘后外侧者称外肘毒,均由风火郁结,气血凝结而成。证治参见无名肿毒条。
表里同病的热证。感外邪后化热,充斥表里;或本有内热,又感温邪。症见面赤、头痛、时时恶风、大渴,苔黄干燥,甚至心烦谵语等。
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针灸医生。是涪翁的弟子,郭玉的老师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以协助太医院院使掌管医事。官阶正三品。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白藓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全身水肿。因水湿潴留于皮肤经络所致。多见于风水,有虚实之分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风水恶风,一身悉肿,脉浮不渴,续自汗出,无大热,越婢汤主之。”此法宣散水湿,兼清胃郁热,湿重加白术;恶风加
用动物的内脏器官、组织、腺体等作为药物,预防和治疗疾病,称为动物脏器食疗方法,简称脏器疗法。因动物脏器组织系“血肉有情之品”,其作用主要是培补精血、补益脏气,故历史上又常称为“以脏补脏”。动物脏器作为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见《伤科汇纂·绘上用手法十四图》。详颊车蹉条。
即养阴清肺汤制成糖浆。治证同。见养阴清肺汤条。